Viewpoint @ 捷運喋血事件

這是最近才發生的事件,然而新聞媒體卻不斷的利用兇嫌來大作文章,通常媒體都會說兇嫌具有反社會、宅男、愛玩電動、愛看漫畫、曾參加社運、精神患者、知識水平低落、遊民、醉漢、受霸凌...等等。然而我倒不這麼認為,我也不會去多看新聞上面任何報導,因為媒體想要把整起事件的兇嫌塑造成一位非常低劣的人,但是事實是如此嗎?這絕對不會是正確的,所以我不會多看媒體的任何報導,因為媒體只會想要把整體事件引導到他想要的形象。


然而也有很多媒體塑造成社會的動盪不安以及炒作,我認為也不必了,目前社會是甚麼情況大家有目共睹,不需要再多加辯解了。

我可以舉例兩個例子,來說明未來喋血事件是否還會再發生。

  • 家庭經濟狀況不好,沒錢吃飯,未來沒希望,但是殺人卻可以吃永久牢飯,為什麼不行兇?
  • 吃飽撐著太閒,想試試看在現實中殺人會有如何反應,於是行兇。

第一種是被迫無奈,而第二種只是單純好玩,當然有第三種,但是台灣狀況很難見,於是不舉例,但是可以參照白米炸彈客類似案例。

這幾種在社會上都有個基本盤,社會的狀況會影響這兩者的升跌,或許會認為我先入為主此案兇嫌是第一點,但其實此案我是如此解讀的:
「當壓力使人崩潰,有殘人和自殘選項,此人選擇了殘人。」
對此我認為大家需要一個反思,為什麼在這個社會上,殘人受到的關注比較多,自殘的卻不受到大眾的關注?這無非是在鼓勵大家在壓力崩潰時,選擇殘人嗎?而不是找另外一種不傷害他人或自身的方法來發洩所有壓力?

0 件のコメント:

コメントを投稿